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详细内容
重庆成立首个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
来源:人民公安报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8日作者:

      11月17日,重庆市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委员会由5名院士在内的207名专家组成,将对重大、疑难、复杂的公共安全事件或刑事案件“会诊把脉”,为相关司法行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会专家表示:重庆率先推出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将极大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政府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创新之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处理公共安全案(事)件过程中,由于鉴定机构的不权威、鉴定过程的不公开、鉴定时间的不及时、鉴定结果的不科学等多种原因,导致当事人不服、社会公众质疑、政府公信力降低,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形成公共安全危机。以重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为例,目前有些技术检验公安机关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其他专业机构帮助完成,特别是一些超出刑事现场技术之外的重大疑难问题,长期依靠领导批示、行政协调、有偿委托去完成。但可能因过程不规范,结果无权威性,极易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效率和公信力。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中央、中政委、公安部关于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司法体制的有关部署,重庆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有关警种进行深刻反思、深入调研,认识到要有效应对公共安全疑难、突发案(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政府管理、优化政策、健全法制、深化改革,建立高层次、权威性、门类全的公共安全技术咨询机构,将行政责任上升为司法资格、司法责任,形成更加民主、科学、公正的行政司法机制,增强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破获刑事案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以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走访动员各方面专家、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庆市公安局向市政府提出了成立重庆市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的请示。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决定以市政府名义成立专家委员会,以提高专家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

 

五名院士领衔,207名专家组成精英团队


  重庆市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首批聘任的207名专家从行业分类上,主要来自于农、林、牧、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18大类55个专业。

  从人员构成上,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主要包括两院院士、专家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者、有关部门领导。其中,两院院士5人;人大代表47人(全国人大代表16人;重庆市人大代表31人);政协委员74人(全国政协委员8人;重庆市政协委员66人);其他专家81人。

  在这支精英团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向仲怀、孙才新、倪光南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是最耀眼的“星”。

  王正国院士开拓了我国冲击伤学、创伤弹道学和交通医学研究,他领衔的实验室使我国在交通医学及交通安全研究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他以全票当选国际交通医学学会候任主席,是第一个当选此职的亚洲人。

  向仲怀是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孙才新是杰出的高电压工程专家;倪光南是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袁道先则是知名岩溶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专家。

  这些院士在各自领域,均是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们的洞察力和人生阅历,更是处置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弥足珍贵的财富。

  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立军是国际颅面鉴定协会主席,在无创伤解剖、刑事现场鉴定等领域颇有造诣。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牧,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明月,重庆交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伯明等专家都成为专家委员会成员。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5.3万余名司法鉴定人员中,只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而重庆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就有5名院士加盟。重庆的大手笔,引领了社会对提升司法鉴定科技水准的新期待。

 

预防为主,及时防范和处理社会安全案(事)件


  重庆新鲜出炉的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将在宏观的制度建设层面献计献策。

  委员会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参与公共安全案(事)件预防工作。专家们将就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公共安全案(事)件预防决策机制以及公共安全预警、减压、调节的机制,及时疏导、缓解、防范和处理社会安全案(事)件,向政府提供预警信息、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专家还将就提高公共安全执法公信力和执法规范化等课题开展讨论和论证,提出解决办法。

  作为“智库”成员,专家将咨询论证涉及维护公共安全工作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等重大决策。

  在微观层面,在发生重大、疑难、恶性刑事案件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后,专家们也将深度介入。专家将参与现场勘查、物证鉴定、法医检验、“会诊”、定性等工作,提供相关的专业技术鉴定、咨询和指导意见。必要时,以专家委员会的名义,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书,为相关司法行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施鹏鹏教授认为,重庆建立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形成了专家参与判断、处理大案要案的组织架构和制度框架,“此前,专家参与司法鉴定或者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更常见的是单项委托、个案委托,出现重大案件后,舆论普遍关注,先领导批示,再专家介入。重庆由政府批准组建专家委员会,并形成有序的规范性、常态性委托运行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专家成为重大案件和公共事件处置的重要角色,由事件发生后的临时应对改为事前事后的‘一条龙式’预防和应对,这是最大的突破。”

 

司法公信力、政府处理公共安全事件能力提升


  西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政府法律顾问张新民教授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相对集中地爆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而现有司法鉴定面临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处理公共安全事件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专家资源,群策群力,才能取得突破。重庆率先推出的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必将极大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政府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10月17日,重庆奉节县大树镇富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后,重庆市副市长、市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立军立即指示专家委员会组建专家组赶赴现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千庭等3名专家在现场进行了细致的勘测,及时为事故抢险救援、原因调查、善后处置、损失评估及责任追究提供了科学、客观、专业、权威的解决方案,在及时救援、妥善处置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30日,重庆市高新区二郎高速路口,一辆违法货车碾压正常执勤的协警致其死亡。随后,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总队长李阳立即联系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军医大交通医学研究所的专家模拟还原现场,提供科学依据。两名专家勘测了肇事案件现场,用专用仪器做了路面实验,进行仿真分析,并出具报告,科学严谨的检验报告及数据分析最终还原了事实真相。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黄伟表示,“专家靠多年来在专业领域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学识,形成了社会各界都认可的威望,他们客观、中立、科学的鉴定结论,警方和群众都更容易接受。”

  重庆市警方致力于 “科技强警、文化育警、人文建警”,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这一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组织形态。“文化素质的提升是3万多重庆警察最深刻、最本质的变化,加强文化科技建设,其实是软实力视野下的警务变革。”重庆市公安局有关领导介绍,在去年招录的1250余名新民警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79%,研究生占全市总警力的比例超过4%。

  截至2011年8月,重庆市公安局已申请专利185项,已授权153项。重庆市公安局还成立了4个国际研究中心,9个国内研究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